※含劇情,不喜者勿視……
劇情大綱:
芭蕾舞團即將推出嶄新風貌的芭蕾舞鉅作【天鵝湖】,藝術總監Thomas Leroy(Vincent Cassel 飾)從眾多舞者中挑選新的天鵝皇后Nina(Natalie Portman 飾),取代原舞團首席Beth(Winona Ryder 飾)的角色。
Nina自小被母親(Barbara Hershey 飾)過度保護,母親在她身上投注全部的心力,就是希望Nina能完成母親未完成的夢想-成為傑出的芭蕾舞者。
為了同時詮釋好黑白天鵝兩個正邪角色,讓生性拘謹壓抑的Nina深感壓力。
不只有來自藝術總監的壓力,還有Nina自身的完美要求,以及母親的過度期待,都逐漸讓Nina最深層的黑暗性格企圖破繭而出。
就像【天鵝湖】一樣,最終造成無法挽回的悲劇。
蘭花心得:
不說可能沒人相信,蘭花國中時期,有段時間很熱愛芭蕾舞劇呢!
所以當我在電視上得知Natalie Portman因本片獲得第68屆金球獎最佳女主角獎,【黑天鵝】獲得第68屆金球獎最佳影片、最佳導演獎,而且更是本屆奧斯卡得獎呼聲最高時(Natalie Portman獲得第83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),即便它的主題可能是冷門的“芭蕾”、“藝術”,還是很令我感興趣。
把我踢進電影院的臨門一腳,是電影預告中的這個鏡頭:
這個鏡頭讓我想起曾經看過的一部法國電影【破壞慾(The Broken)】,鏡子裡的“人”企圖取代真實世界的本尊的情節。
『【黑天鵝】有驚悚元素!!!!!』
看完,一點都沒有讓我失望。
✌Nina✌
電影一開始,原以為會是剪接的,是替身跳的,結果卻是Natalie Portman本人精綻的芭蕾舞技,就讓我驚豔。
Natalie Portman小時候學過幾年芭蕾舞;為了接演這個角色,才重拾舞鞋。
電影中Nina給人的第一印象,就是學藝術的乖乖女,柔弱拘謹,乖順服從,但是對喜愛的舞蹈有著過人的堅持。
每個角色與動作,都力求完美。
不難發現她在跳舞時,時常緊皺眉頭,只顧著跳好每個節拍,似乎不怎麼享受跳舞的過程。
Nina壓制的性格,多半來自母親的影響。
✌母親✌
她的母親在28歲選擇放棄最喜愛的芭蕾舞劇,生下Nina開始,就將自己人生的夢想,投射在女兒身上,傾全力栽培女兒跳芭蕾舞,對她呵護倍至,深怕女兒的身體手腳受到一點傷害,導致不能跳舞。
開始覺得她母親個性上的恐怖,是在她母親買了蛋糕慶祝Nina獲選天鵝皇后,Nina嫌她母親蛋糕切得太大塊,她母親惱羞成怒的作勢將整個蛋糕丟掉的一幕。
她的母親太愛Nina,幫Nina穿脫衣服、對Nina身上的傷口過度緊張、像哄小孩般的哄Nina睡覺、太晚回家時的奪命連環call、不時出現在Nina房間椅子上陪伴女兒睡覺……愛到讓人喘不過氣。
這般沉重的母愛,是誘使Nina負面人格出現的潛在原因。
✌藝術總監✌
詮釋妖嬈性感、邪惡魅惑的黑天鵝一角,對Nina而言,是個很大的挑戰。
藝術總監Thomas Leroy不斷的想藉由引誘Nina的性慾,來激發她內心深處叛逆的另一面。
我以為Thomas Leroy會誘騙Nina上床(猜測這是被歸類為限制級的原因),這好像是名伶與製作人間交換條件的基本交易。
但其實沒有,可能是Nina一直放不開的關係,正常的男人也會軟掉吧!哈哈哈!
如果沒有發生結尾的悲劇,或許Nina就會被騙上床了也說不定。
✌Lily✌
如果母親、藝術總監給予的壓力是前因,那麼Lily的出現,絕對可說是Nina人格分裂的導火線。
Lily(Mila Kunis 飾)是剛加入芭蕾舞團的舊金山人,活潑、熱情、大而化之,自她一出現,Nina無意中就把她當做假想敵,一直很在意她的存在。
也許是Lily身上有著Nina所沒有(刻意被壓抑)的特質的關係。
自從藝術總監安排Lily擔任天鵝皇后的後補(說不定這也是出於Nina的幻想),Nina就開始認為Lily準備搶走她的角色。
演出的壓力,加上隨時可能被撤角的威脅,導致Nina在真實與幻覺間的迷惑,越來越加深。
終於在正式演出當天,成功讓內心的黑暗面(黑天鵝),取代乖順純潔的表象(白天鵝)。
全片在Nina真正突破自我(or精神分裂),蛻變成黑天鵝時,進入高潮。
那段很短,幾乎前面一個多小時的鋪陳,都是為了這一幕。
非常讓人震撼。
原以為Nina的首席地位就此奠定,原以為舞蹈結束後能展開不一樣的人生,但是並沒有。
最後留下一句:「真是太完美了。」聽起來格外諷刺。
✌補充✌
因習慣性偷竊葬送演藝人生的Winona Ryder,在本片演出Beth一角,戲份很少、扮相很醜。
對照起她真實人生的大起大落,其實還滿貼切的。
留言列表